37
读者
68
内容

这本指南凝聚我 7+ 年创作经验心得,共 14+ 万字,助你效率提升,身心富足。 【你将获得什么】 1、体系化交付:不再只是单纯地教授某一技能,而是提升整个人的生产力,辅助你生成属于你的各个生产力系统 2、高认知驱动:开拓个人生产力发展的高度认知,带你掌握更先进的估生产力认知,探索可能自我。 3、永久更新:自 2015 年构建,持续自用,定期更新,每年小版本更新 4 次,大版本更新 1 次,一次购买,永久更新。

全部文章
作者cnfeat头像

cnfeat

2025/06/27

你不是要更努力地干活,而是更聪明地构建生产力系统

最近收到这样一则典型提问:

“我是个喜欢折腾的人 有时候我会追求短平快的效果。比如说上学的时候搞搞副业,有了些成果,凭借着一些小聪明也能找到还不错的工作,承担着重要的岗位。

副业一直在做,工作也在干。今年也尝试了很多,和别人一起做软件,搞外贸...都失败了,或者说我放弃了...能一直干下来的,在我看来也不是生产力,而是劳动力。

反正觉得自己的状态不对,不是自己想要达到的那种感觉 我也看到很多人说要十年专注一件事,真的应该这样吗?”

这个问题非常具代表性,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现代职场人、斜杠青年和多项目操盘手的共同困惑:为什么我看起来很忙,实际上却感觉不到成长?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事,反而越来越怀疑自己是否拥有“真正的生产力”?

一、你是否在构建系统?

很多人对“个人生产力”最大的误解,是把它理解为“完成了多少任务”。事实上,生产力不是任务的数量,而是能力的增长速度和系统性。 生产力,是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,让你自己变得更强。

一个是向外输出体力,一个是向内积累势能。区别在哪里?在于有没有沉淀为自己的“长期能力资产”。

换句话说:生产力的关键,不在于你完成多少事,而在于你是否通过每件事,构建了一个可复利的系统。

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生产力,不看他“干了多少”,而是看他是否在过程中积累了这些东西:

  1. 认知系统: 你是否拥有一套可反复调用的思维方式,能在不同问题上迁移应用?是否有稳定的判断标准、更新机制与“问题识别-追问-澄清-重构”的链条?判断标准不是“你是否聪明”,而是“你是否能稳定地解决陌生问题”。

  2. 能力系统: 你是否掌握了结构化的技能,而非一次性拼运气?是否能从每次折腾中提炼出可迁移、可积累、可迭代的硬能力?比如写作、设计、沟通、建模、编程、表达等。

  3. 生产系统: 你是否建立了稳定的行动机制?是否有自己的节奏系统与标准流程?是否能持续输出、稳态产出,而非“灵光乍现”或靠情绪驱动?是否把抽象的想法转化为具体、可操作的行动单位?

  4. 产品系统: 你是否持续创造出可展示、可沉淀、可复用的成果?这些成果是否构成了你的“作品货架”,可以被反复引用、组合、迭代,而非一次性劳动的消耗品?是否有属于你个人风格的作品系统?

  5. 信任系统: 你是否构建了一个能自我扩张的信任网络?是否把每次合作变成长期关系,把每次输出变成持续链接?你建立的是一次性交付的交换关系,还是持续协作的增长关系?

二、 真正有生产力的人,不追求“做更多”

要判断你到底是在干活,还是在积累个人生产力,我们可以用《个人生产力发展指南》的系统思维做一个诊断。

第一步:从任务思维转向能力系统

很多人干了一堆事——副业、项目、协作、兼职,但完成之后什么也没留下。连下一次复用都没法做到。这不是你不努力,而是你没有从中提炼出抽象能力。

在《生产力发展指南》中,我们强调三个能力系统的建设:

  • 认知能力:是否在过程中升级了判断力、提问力、结构化思维?

  • 技术能力:是否建立了可跨项目迁移的工具链?

  • 人际能力:是否沉淀了可调用的信任网络与表达能力?

很多时候,一个副业失败不重要,重要的是:你是否总结出了对产品测试更敏锐的感知?是否构建了一套快速验证假设的方法?是否形成了可复用的方案模板?

如果没有,那只是一次消耗;如果有,那就是真正的增长。

第二步:从折腾项目转向构建产品系统

真正有生产力的人,输出的不是零散任务,而是可持续的产品。这里的“产品”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著作,而是一切可以公开表达、产生复用、获得反馈的结构性成果。

例如:

  • 项目总结、方法手册、公开文章;

  • 工具库、模板、工作流;

  • 课程、讲座、公开课。

产品,是个人生产力的外显形式,是“系统感知”的载体。没有产品的努力,无法产生长期信任;无法被看见的能力,也就无法形成真正的势能。

第三步:从临时驱动转向生产系统

一个人的生产力水平,最终不靠短期爆发,而靠长期节奏。你有一个“定期复盘的机制”吗?你能掌控自己的行动节奏、认知节奏、创作节奏吗?

你有没有自己定义的“年度主线”和“季度重点”?这不是时间管理术的问题,而是系统节律的问题。你不是在管理时间,而是在建造一个可以稳定运行的系统。

只有这样,你才能从反复试错的劳动力状态,真正进化为有节奏、有主线、有策略的生产者。

三、“状态不对”的原因在哪里?

如果你一直在干,却总有“不对劲”的感觉,大概率是这三类错配:

  1. 目标与手段的错配:你想的是成长,但做的事只是维持现状。你说是为了“试错”,其实是在“逃避难题”。

  2. 能力与任务的错配:你用“折腾”来代替“沉淀”,用“多做”来安慰“没成长”的焦虑。忙完之后,空空如也。

  3. 节奏与系统的错配:你没有自己的工作节奏和系统节律,而是在别人的项目和节奏里疲于奔命。你在跑,但不是你的轨道。

这个时代太强调“快”,强调“搞钱”,你一旦掉入效率陷阱,就会在短平快的操作中丧失长线的策略。快是可以的,但快的前提是——你知道自己在修建怎样的系统,而不是随便多修几条路,最后全断头。

该怎么办?

答案是从“折腾项目”转向“构建系统”

从项目中抽象出你的模式、方法、资产。

  • 不是做一次软件,而是建立一个“产品测试与发布”的能力模型。

  • 不是搞一次外贸,而是建立一个“跨境交易与供应链管理”的认知结构。

  • 不是写一篇文章,而是搭建一个“内容表达的机制与货架”。

每一份经历都能被转化为系统资产,你的折腾才不是白忙。

  • 做完一个项目后写复盘,不写“我学到了什么”,而是写“我能总结出什么规律”。

  • 把常用的工具、流程、话术都整理下来,变成你随时可用的“工具库”。

  • 公开发布你的总结和作品,收集反馈,强化表达,获得外部连接。

折腾本身没有错,但折腾完什么都没留下,那就是错。

四、“十年专注一件事”未必正确

很多人听说了长期主义之后,往往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够专注,是不是该十年死磕一件事?

长期主义不是死磕一件事,而是有一个稳定的价值坐标系,来筛选值得长期积累的能力和系统。有些人十年写代码,十年之后还是在搬砖;有些人三年打磨内容、打磨方法、打磨品牌,反而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产品系统与信任系统。

不是时间的长度,而是系统的深度。

你真正需要专注的,不是某个具体项目或岗位,而是——你选择构建的能力系统。

你可以做很多事,只要它们围绕一个稳定的系统进行,例如:

  • 专注于构建产品系统,项目可以多样,但每次都能强化表达能力;

  • 专注于构建认知系统,参与多个项目,只要每次都有方法的演化;

  • 专注于构建网络系统,只要每一次合作都有社交资本的积累。

“十年专注”不是盲目死磕,而是深度一致的系统建设。所以,不要再问“要不要十年只做一件事”,而要问:“我能否用十年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生产力系统,并用它创造世界?”

作者cnfeat头像

cnfeat

2025/06/10

1.6 如何判断你真正拥有了个人生产力?

我们往往以为,个人生产力的提升,就是完成更多任务、提高效率、让待办事项清单迅速清零。但这是一个误解——真正的个人生产力,不是做更多任务,而是感知自己仍在创造、仍在活着、仍能做事的那种原始冲动。<......

作者cnfeat头像

cnfeat

2024/11/27

重度卡片写作者的真实日常

"为什么还要用纸质卡片?电子卡片不好用吗?"

"这样的卡片写作方式,是不是太费事了?"

这可能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。在 Notion、Obsi......

作者cnfeat头像

cnfeat

2024/06/11

《普通人AI认知200条》:AI轻松入门最小必要知识(2025年6月更新)

真正改变时代的技术,从来不是只属于专家的。就像电和互联网最终进入了每个家庭,AI也注定会成为每个人的日常工具。反而是那些最早意识到“AI不是高科技,而是新一代日用品”的人,先一步打开了认知的新通......

作者cnfeat头像

cnfeat

2023/03/15

参考资料

十三世纪五十年代,樊尚在《万物宝鉴》序说:

「我念及书籍浩繁,光阴短暂,记忆脆弱,不容许将所有载籍之事铭记于心。尽管众兄弟中我资历最浅,然勤奋思考,长期苦读众家典籍,接......

作者cnfeat头像

cnfeat

2023/03/14

专栏目录

1.0 理解定义:什么是生产力? xiaobot.net/post/02a261d7-278a-43c8-843a-315ed47225a0

1.1 什么是个人生产力......

作者cnfeat头像

cnfeat

2023/03/14

8.1 我的10大生产力工具(2023年)

我也曾花几千块钱买生产力工具,总以为好工具和好创作之间存在某种可持续的因果关系,追逐新鲜,折腾不止,导致对工具的热情远大于依靠工具所做的事情本身。

所......

作者cnfeat头像

cnfeat

2023/03/14

8.13 我的日常生活利器

每个人都有一些喜欢的、实用的日常生活利器,它们或许是小巧玲珑的工具,或许是经典款式的配件,或许是被自己特别定制的物品。

在我的日常生活中,有一些特别的......

作者cnfeat头像

cnfeat

2023/03/08

8.3 纸质卡片:实践第一

常有人问我,为什么一定要纸质卡片?用电子卡片不行吗?

我回答:想知道答案,你一定得写了纸质卡片才能知道,不妨试试日课一卡,是典型的做中学,到时你的问题都会在行动中得到解......

作者cnfeat头像

cnfeat

2023/03/08

后记:在生产中理解生产力

这本指南无论多么有用,暂时都与你没有关系,只有你做了,才算真的有用。

我不反对你照搬本指南吸引你的内容,但我仍鼓励你不断生产,持续尝试和调整,生成自己的生产力系统,这才......